“智電”逐浪下半場 大眾再立潮頭
對大眾汽車品牌而言,今年的上海車展有特殊意義。大約40年前,大眾品牌在上海開啟了“在中國”的全新旅程。今年,借上海車展大舞臺,大眾品牌多款全新概念車全球首秀,達成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4月23日,大眾品牌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左)、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在展臺會議室接受包括《中國汽車報》在內媒體專訪。如施文韜所說,大眾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已超過40年,今年也是品牌全力推進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的關鍵之年。“中國一直是大眾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未來,中國市場必將繼續發揮核心作用。我們已經并將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與本地合資伙伴緊密合作,不斷提升本土化技術能力。這些努力不僅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更是大眾品牌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
同心同行
“早上好!我們是大眾品牌中國團隊。”4月23日9:00,大眾品牌新聞發布會準時開始。孟俠作為主持人,打破以往開場講成績、說新車的常規,他首先邀請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吳迎凱、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大眾汽車(安徽)數字化銷售服務公司CEO湯廷萬一道同框亮相,“We are one team(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大眾”在上海全球首發3款概念車,拉開 “上新”大幕。大眾品牌旗下20余款燃油和新能源車型一同亮相,包括一汽-大眾全新探岳L和全新攬境,上汽大眾途昂Pro,以及大眾安徽煥新上市的純電車型與眾06。
全球首發的3款概念車極外引人關注。不僅因為它們分屬于南北大眾和大眾安徽3家合資企業,更因為這3款車的差異化設計與定位,與各自合資公司的氣質相當搭調。
一汽-大眾首款基于CMP平臺和CEA架構的緊湊級純電概念轎車ID. AURA,年輕、動感、適合家用,面向緊湊型市場;上汽大眾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車ID. ERA,更適合遠行,滿足市場對于增程式車型不斷增長的需求,綜合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CLTC);大眾安徽首款全時互聯全尺寸純電SUV概念車ID. EVO,進一步強化大眾品牌的純電陣容,面向追求多元生活方式的用戶群體。
本土進階
在施文韜看來,3款概念車是大眾品牌中國本土化再進階的生動寫照。目前,大眾品牌在安徽合肥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匯聚了3000名專家,攜手合資伙伴,專注于研發與中國市場高度相關的技術。“這些努力已經開始結果,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我們向大家展示的全新概念車型。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緊跟發展的步伐,一切都在有序進行。”
3款概念車的量產車型將從2026年起陸續推出。而在量產車技術層面,大眾品牌也在全力力爭突破。施文韜告訴記者,到2030年,中國在整個大眾品牌戰略體系中的地位會愈發重要。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對智能科技和信息娛樂系統等科技的需求非常高,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和期待值也帶來了諸多啟發。這些趨勢不僅影響大眾品牌在中國的產品開發,也為全球市場提供了重要參考。目前,德國研發團隊與中國團隊保持緊密合作,在信息娛樂等關鍵技術領域協同創新。
施文韜認為,中國在上述技術的積累方面,已經成為全球其他市場可借鑒的典范。因此,中國不僅是大眾品牌的重要市場,更是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關鍵節點。
破局向新
很多人曾認為,大眾品牌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略顯乏力。通過本屆上海車展,相信這樣的固有印象將被打破。多款“智電”含量極高的車型集中亮相,離不開本土化研發與供應鏈整合等方面取得的良好進展。
據孟俠介紹,通過VCTC以及與地平線、小鵬等中國本土企業的良好協作,極大完善了大眾品牌的本土研發體系與本土化生產。目前,大眾品牌在中國90%以上的零部件實現本土化生產,為智能電動化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深化本土合作,大眾品牌技術引進并落地中國市場的速度大大加快,從而極大縮短了新產品的上市周期。但在一系列扎實成果面前,大眾品牌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
孟俠坦言,本土化進程必然存在挑戰。中國市場瞬息萬變,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不僅是大眾,所有汽車品牌都需要始終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大眾品牌應對挑戰的重要抓手就是要與本土伙伴保持緊密合作,確保研發和生產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
共生共贏
燃油車時代,大眾品牌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啟蒙者。如今,中國市場正處于智能化、電動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大眾品牌如何通過差異化的技術或產品策略形成自己的優勢?孟俠認為,消費者選擇大眾汽車時,不僅是在買一輛車,更是選擇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大眾品牌在中國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超過3000萬名車主。這種長期積累的品牌價值和信賴感,是大眾品牌在智能電動化時代的重要優勢。
同時,從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差異非常大。面對市場的多樣性,大眾品牌提供了豐富的動力和車型選擇,比如ID. ERA增程式概念車的EA211發動機等技術,都在中國本土研發和生產,這種能力成為大眾品牌差異化競爭的基礎。
此外,大眾品牌在插電混動和增程式技術領域也有獨特的優勢,通過本土化動力總成和驅動系統設計,形成一套“組合拳”,為消費者提供值得信賴的產品和技術支持。
“市場總是充滿挑戰,我們需要保持靈活,抓住機遇并相信我們的應對能力。”孟俠透露,大眾品牌將在新能源領域加速布局,到2026年,計劃推出11款新能源車型。“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大眾品牌正在積極轉型,同時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在他看來,大眾品牌正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發展階段。通過與中國合作伙伴協作,推動本地研發和生產布局,未來10年將繼續保持這種合作模式,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智能電動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