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圖達通鮑君威:為自動駕駛提供硬件可能 激光雷達更要注重定制化與實用性
2023年4月18日,高性能激光雷達領軍企業(yè)Innovusion圖達通首次亮相上海車展。在發(fā)布會上,圖達通發(fā)布的新一代Robin靈雀平臺應用905nm激光器以及產品呈現(xiàn)出更小的體積、更低的功率,讓人眼前一亮;展臺上的“老將”Falcon獵鷹以及全新感知軟件平臺OmniVidi更讓圖達通成為展館中的“焦點”。而近一段時間,激光雷達細分市場新品迭出,熱鬧非凡,而對自動駕駛前景之辯,更多了幾分喧囂。在發(fā)布會后,記者對圖達通CEO、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鮑君威進行了專訪,試圖了解圖達通對市場、對趨勢以及未來的思考。
圖達通CEO、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鮑君威
百家爭鳴 圖達通提供了硬件基準
“關于自動駕駛,我們注意到了客戶的不同戰(zhàn)略判斷。有時候,黎明前的并不一定是所謂‘最黑暗’,而是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會天然地讓各方誕生出不同看法。舉個例子,2014-2015年,行業(yè)對電動汽車發(fā)展前景不明確、不樂觀,甚至有一些疑慮。”鮑君威表示,“與此類似,自動駕駛現(xiàn)在也處于一個‘百家爭鳴’的階段,而正因如此,也才會有各種創(chuàng)新碰撞,各種新的嘗試。”
“當然,我們現(xiàn)在非常確信的一點是,從傳感器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高等級輔助駕駛)沒有激光雷達是萬萬不能的。因為這樣的場景下,我們希望能夠有‘靠得住的傳感器’。而‘靠得住’的標準,我們認為,獵鷹(這樣性能的產品)作為主視雷達,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標尺(即10%反射率下250m的探測距離)。即便如此,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初級的指標。按照我們對于人類駕駛車輛行為的分析,做到比較舒適的剎車減速,通常需要小于0.3G,而一位1.0視力水平的駕駛員,在晴朗天氣下的觀測距離,大約在500米的距離。我們將上述條件換算,作為感知元器件,在120公里的時速下,這意味著要接近200m的探測距離,同時,這個距離不是‘將將能夠看到’,而是要能夠非常清晰地探測得到。”鮑君威認為,而之所以認為是250m@10%是一個基準性指標的另一重原因是因為依然存在大量的復雜場景,“遇到雨雪霧等極端天氣、遇到拋灑、施工等特殊場景,安全的底線是100米,而非30-50米的探測距離。”
Innovusion圖像級超遠距主視激光雷達Falcon獵鷹
“那么,當我們的傳感器達到這樣的性能底線之后,我們就可以談到‘具有一定區(qū)分度’的自動駕駛體驗了。換言之,我認為大家對自動駕駛的一些顧慮、疑惑,從我們這個領域來分析,是因為作為感知元器件的硬件,沒有提供足夠的性能。”鮑君威表示,“而具備了這樣的基礎硬件性能之后,我們可以提供足夠可靠的數(shù)據(jù)給下游的團隊,對算法、對操控策略進行優(yōu)化,而這個時候,消費者才能夠體會到自動駕駛所帶來的價值,是一種確定性的體驗,或者,我們講是一種具有足夠區(qū)分度(自動駕駛與非自動駕駛之間)的自動駕駛體驗。更形象一些,我們覺得現(xiàn)在(自動駕駛)的狀態(tài)很像App Store上線前的蘋果手機生態(tài),App Store上線之后,更多的‘殺手級’應用出現(xiàn)體驗會大不相同。”
安全無止境 不拼參數(shù)拼用途
“還有一個比較基本的判斷,是人對于安全域舒適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而這也是我們發(fā)布靈雀產品的一個比較內核的驅動。當消費者體會到安全(與不安全)的區(qū)分度之后,消費者天然會選擇裝有安全配置的整車產品。我們以汽車發(fā)展歷史上的安全帶、安全氣囊為例,當消費者認識到這些配置對于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之后,沒有人會去選擇沒有安全帶、安全氣囊配置的整車產品。而且,安全的價值應該是普適的,無論是入門級產品還是高端品牌,都需要。”鮑君威坦言,“在主視能夠達到門檻之后,我們需要把車輛側向、后向的感知能力進行提升。例如后向我們認為也需要達到70米的探測距離,因為這個方向也需要有足夠清晰、足夠遠的探測距離,這(70m)是我們根據(jù)功能實現(xiàn)推算得出的,而不是根據(jù)價格來確定產品性能這樣的邏輯來完成的。”
Innovusion高性能中短距廣角激光雷達 靈雀-W(Robin-W)
“實際上,靈雀平臺具有很強的適配性,除了剛剛提到的靈雀-W,還有靈雀-E產品,它是可以用于前視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體積小、功耗低、易于集成。”鮑君威介紹道,“我們會根據(jù)客戶的實際使用需求,對激光雷達的性能進行高、中、低的功能定義分層,讓所有激光雷達產品具有切實可落地的應用與場景。”鮑君威表示,“這是我們一個非常核心的思考,激光雷達這個產品的存在,并不是為了拼參數(shù),而是為了拼用途。我們做到了250m@10%(前視),是為了提供給自動駕駛系統(tǒng)一個可靠的感知基礎,而不是為了追求單一的某一個性能指標而去‘堆料’。同樣,基于這樣的思考(不拼參數(shù)拼用途),我們認為,激光雷達不應該脫離開整車產品。孤立看待性能指標、體積,激光雷達需要根據(jù)每一個客戶的車型的整體布局來深度適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把激光雷達做成標準件,可能是一個次優(yōu)選。至少,以我們的經(jīng)驗來看,我們是希望能夠深入定制的,我們提供的價值,是藏在OEM背后,為他們賦能,我們合作設計、定制開發(fā),在滿足性能的基礎上,讓整車造型更好看,甚至我都不希望激光雷達會被消費者一眼識別出來。基于用戶的需求,加上我們的研發(fā)、工程能力,我們很高興的看到,靈雀-E的功耗之低,推動激光雷達元器件的功耗進入‘個位數(shù)時代’,噪音也控制在20分貝以下,這是我們與OEM深度定制思維導向下的成果。”
深度定制化 也是向用戶學習
“我們一直在花費很長的時間與客戶交流、學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在其中,我們學習到了很多OEM的思路,了解到他們的關切。一個例子是激光雷達入艙,放在風擋玻璃后,玻璃需要特殊的處理,但這并不是一個唯一的(布置方式)答案。例如蔚來、理想,我們看到他們即便做在整車的外部,也很美觀,甚至有一定帶有科技感的裝飾性。所以在更多時候,我們的原則就是聽取客戶的需求,他們希望布置在哪里,我們就依靠深度定制化盡力幫助實現(xiàn)。另外一個例子,我可以略微透露一下,我們在于國際OEM的合作當中,發(fā)現(xiàn)他們會基于正向開發(fā)的功能分析,很有邏輯地告訴我們,激光雷達產品需要更強的性能,才能讓自動駕駛的體驗更局區(qū)分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學習體驗,也部分回答了,我們認為這個行業(yè)并不是要去堆料,而是要在實用的基礎上向前開發(fā)。”鮑君威表示,“如果用一個手機行業(yè)的例子來類比,現(xiàn)在自動駕駛領域很像智能機早期的時代,各種方案層出不窮,但隨著消費者體驗、反饋、整機廠家講清楚需求,最后市場上只會留下幾套主流方案。”
“而純視覺方案,我們認為可能是不太樂觀的。雖然純視覺路線的擁躉可以做到無限接近(安全),但這個無限接近的置信度是如何的?如果是在1萬個人一生的使用當中不會遇到一次,那么這種無限逼近是有價值的,但如果這個無線意味這一年可能會有一次,那么這樣的方案我們認為實際意義并不大。而與純視覺相反,應用了激光雷達的方案,是能夠對這種‘無限接近’(安全)比較自信的。”
激光雷達由于組裝的非標性,產能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激光雷達的產能限制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個是組裝/總裝線的產能;另一個是供應鏈產能。從圖達通的角度來看,我們組織Falcon獵鷹激光雷達產線的時候,下了非常大的力氣,借助半導體視覺的行業(yè)積累,將產線非常高效的搭建起來了。那么這就幫助我們建立了一整套經(jīng)驗,再降維來搭建靈雀平臺的產線,就相對容易了。另一個維度,即便日后根據(jù)OEM需求,將產線配置到OEM的總裝廠周圍,我們也是可以非常高效的完成的。”鮑君威表示,“而關于供應鏈上的因素,我們已經(jīng)與供應商、合作伙伴打磨出來一套行之有效的產能爬坡的方式,所以相信產能將不再是一個我們的限制性因素。”
產業(yè)鏈合作共贏 讓客戶更易用
“對于這個行業(yè)未來的關注我覺得有兩點分享。一個是不要‘錯配’。產品設計性能指標如果已經(jīng)定型,就不要強行去適配超過性能的應用場景。另一個是呼吁行業(yè)設計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冗余。例如我們的產品有可能遇到極端天氣、拋灑路況,甚至在生命周期末端的性能衰減等等,那么我們的性能指標是不是能夠滿足?我個人認為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和體驗,從設計之初就要有足夠的冗余。”鮑君威認為,“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處于L2的階段,這種安全風險是非常容易放大的。例如我們的L2輔助駕駛做得越來越安全,錯報率、誤報率在不斷的降低,那么消費者就會越來越放心,越來越‘松懈’,而如果,沒有足夠的冗余,突然因為硬件的問題,遭遇到事故,那很可能就是非常嚴重的惡劣事故,這時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對于我們而言,未來我們還是做好兩件事,合作與賦能。從產業(yè)鏈上下游角度,我們將與我們的核心供貨商、合作伙伴合作,做好定制化開發(fā),讓定制化既能發(fā)揮出某一類器件的核心性能,使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功能更強大;又能夠讓整個定制化控制得簡單又足夠有成本競爭力。而通過這樣的過程,讓我們的供應鏈伙伴實現(xiàn)共贏,把多方的技術運用起來。”鮑君威表示,“賦能則是指對我們的客戶。讓客戶能夠更容易去使用激光雷達產品,深度支持他們的造型,以及使用不同功能、性能的激光雷達產品,對不同場景、不同功能進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