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深耕中國市場,采埃孚如何走好下一步棋
上海車展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外資企業高管強大的參與陣容也成為外界關注的亮點之一。
本屆上海車展也迎來了采埃孚集團管理層陣容最強大的一次,董事會六名成員中,有三分之二匯聚上海。
在上海車展期間,采埃孚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柯皓哲,采埃孚集團董事、亞太區負責人斯蒂芬·馮·舒克曼,采埃孚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亞太區運營總裁汪潤怡接受了《中國汽車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針對采埃孚在汽車行業新時代的本土化布局、構建產業生態等話題做了詳細表述。
汪潤怡
柯皓哲
斯蒂芬·馮·舒克曼
提高本土化
應對中國新能源發展速度
當下,外資零部件企業加碼中國市場已成為一種趨勢,采埃孚也不例外。柯皓哲告訴記者,“采埃孚在過去幾年特別是疫情三年中,對中國的投入從未停止。就像‘危機’這兩個字所表達的一樣,機會蘊含在危險背后?!睋ぃ?022年,采埃孚在濟南、廣州、上海安亭、杭州、沈陽、張家港、日照等地啟動了一系列新的生產和研發項目。2023年二季度,采埃孚廣州技術中心將投入運營,而廣州電子工廠也將破土動工。
為更好地響應中國市場,除了繼續在中國市場投資,采埃孚正在變得更加本土化。汪潤怡詳細解釋了采埃孚本土化包括的三個方面:第一是管理團隊的本土化;第二是采購、整個供應鏈包括物料和設備的本土化;第三是核心研發的本土化。
采埃孚對中國和亞太區域的重視體現在經營團隊上,這個稱之為“最強團隊”的陣容中,汪潤怡是采埃孚全球排名前20位的高管之一;首次以亞太區負責人的身份在公眾前亮相的斯蒂芬·馮·舒克曼,不僅負責亞太地區的業務,同時也負責全球電驅動業務和物料管理業務,而電驅動業務是采埃孚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業務之一。此外,柯皓哲在2023年1月就任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之前,擔任集團董事,在2019年—2022年常駐上海,重要職責之一是負責亞太區業務。
“在供應鏈方面,采埃孚在國內供應鏈的本土化目標是100%。過去,跨國公司只是把一些應用的研發放在中國。未來,隨著整個市場對新技術的強烈需求,采埃孚逐漸把核心研發放到中國。此外,考慮到區域政治、經濟因素,使得采埃孚考慮加強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整體性和獨立性?!蓖魸欌绱藦娬{。
從全球來看,中國的新能源市場有自己的特點:發展很快,并且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相比歐洲市場要高很多。對此,斯蒂芬·馮·舒克曼提到,采埃孚應對中國市場特色的措施主要還是提高本土化,提高自己的響應速度。他也提到了電驅動事業部很強的本土開發能力,“由于國內的主機廠有時候對供應商的要求不太一樣,尤其是在開發進程和速度上要求會更激進。采埃孚通過提高本土化水平,來應對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快的挑戰?!?/p>
打造生態圈
擴大合作伙伴關系
斯蒂芬·馮·舒克曼表示,中國主機廠對新技術非常歡迎,持擁抱態度,而且它們在接受和應用的時間表上,也來得比國際傳統車企更激進、更早一些。因此,中國市場對采埃孚來說是新技術很好的發布地區和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20日,采埃孚與地平線宣布進行深度戰略合作,基于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開發采埃孚高性能平臺解決方案。在同一天,采埃孚宣布與東軟睿馳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共同打造適用于采埃孚汽車高性能平臺中國版“采睿星”的軟件解決方案。這些都是采埃孚不斷擴大朋友圈,在開放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中變得越來越活躍的一個例子。
“中國市場的需求變化很快。我們要適應中國客戶的要求,就意味著采埃孚必須要有符合本土市場需求并且能夠真正落地的產品和技術。因此,我們非常開放地與生態里的各個潛在伙伴建立合作關系。”汪潤怡提到,在軟件方面,需要采埃孚提供服務的整車客戶越來越多,采埃孚也需要包括速度在內的全面的軟件能力。
開放的態度和更多的合作伙伴,能夠助力采埃孚獲得足夠的資源和速度,為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提供服務?!拔覀冃枰谲浖鱾€層面的合作伙伴,甚至包括開發的工具。這樣可以真正帶動整個中國汽車技術的前進。這也是除了做業務之外,采埃孚的社會責任。”汪潤怡強調。
柯皓哲進一步介紹,采埃孚和中國企業合作,對他們來說很有吸引力,因為采埃孚可以做市場的推手為他們打開一些市場。比如,他們很難切入到某一些領域的客戶或海外需求,采埃孚可以幫他們達到這些目的。
“這恰恰復制了采埃孚這些外資企業幾十年前切入中國市場的模式。大概在40年前,像我們這樣的外企剛進入中國,為打入本土市場,也是和本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從而達到滲透到中國市場的目的?,F在斗轉星移,我們也為中國的初創企業打開一些新的或已經存在的市場。”柯皓哲如此表示。
據了解,在自動駕駛方面,采埃孚三年前就和天瞳威視建立了ADAS和AD方面的業務聯系。雙方在自動代客泊車系統(AVP)、自動泊車的合作非常緊密,此外還包括其他傳感系統的合作。實踐證明,這樣的合作關系非常成功。
汪潤怡表示,有了這些成功的先例后,采埃孚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態圈,有軟硬件方面均和合伙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產品在成本方面有很好的優勢。
和主機廠緊密合作
更好服務中國市場客戶
“在和中國主機廠協同研發過程中,采埃孚的研發部門和主機廠一直緊密結合。”斯蒂芬·馮·舒克曼強調。
比如,在路特斯新車Eletre上就有很多雙方聯合開發的成果。其中,采埃孚的cubiX車身運動控制軟件,能夠將縱向、橫向和垂直方向的底盤運動執行器進行全面組合,既能從舒適性、運動性和經濟性方面優化車輛的行駛表現,也能為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奠定基礎。采埃孚800V碳化硅高電壓三合一電機,也是全球首次在路特斯新車上量產,其中有很多共同研發的工作。
采埃孚和上汽集團進行合作,在飛凡汽車上應用了4D毫米波雷達。這是從2019年一直到疫情期間,采埃孚和上汽進行聯合開發的成果。據悉,當時由于疫情原因,采埃孚德國團隊沒辦法到中國,本地團隊投入了很多研發的精力。
對于當下車企進行的垂直整合的做法,汪潤怡則提到,采埃孚有非常廣泛的技術鏈和產品組合,即使整車企業進行很多的垂直整合,各個層面的產品也用得很廣泛。她也提到,“垂直整合需要技術,不是所有的整車企業在每項技術上都值得去投入那么多,也不是所有的整車企業在每項技術上都有可能成功。”
像采埃孚這樣的高精尖技術投入者和提供者,有很多競爭優勢,能夠提供非常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根據每個主機廠的要求不一樣,采埃孚提供非常靈活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提供關鍵零部件,也可以提供整個系統。
斯蒂芬·馮·舒克曼表示,“采埃孚對于中國市場,不管從戰略地位還是戰略策略上來講,都有長遠的規劃。我們希望,不斷增加亞太和中國地區銷售額在全球市場的權重,通過我們的本土團隊來進一步強化研發能力、制造能力、生產能力,來滿足中國市場、中國客的特定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