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大會演講實錄 | 加特蘭微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唐保軍:加特蘭生態鏈的質量建設與實踐
2025年2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2025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大會上,加特蘭微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唐保軍就品質領航生態伙伴案例做了經驗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生態鏈伙伴們,大家下午好!我是唐保軍,非常榮幸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加特蘭生態鏈的質量建設與實踐。
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公司的情況。自2014年創立以來,加特蘭始終站在CMOS工藝毫米波雷達芯片開發與設計領域的前沿,目前公司擁有 400名員工,已申請專利數超過550件,并且與全球超30家OEM展開合作,累計出貨量達1300萬片。我們的產品主要聚焦于汽車雷達生態,目前旗下擁有Alps、Andes、Kunlun三大平臺,這些平臺廣泛應用于智能駕駛領域,涵蓋前后雷達、門雷達、角雷達以及艙內雷達等。
在全生態鏈建設進程中,加特蘭重點關注五個關鍵方向。其一為品牌化。作為中國毫米波雷達行業的領軍企業,客戶滿意度是我們最為看重的指標,也是維護我們品牌質量的關鍵。同時,過去幾年里,加特蘭始終秉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綠色化發展方面持續發力,近期取得一些可喜成就。當前,質量價值化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致力于將質量打造成產品價值的核心部分,聚焦于前置質量把控、零缺陷方法論以及高可靠性要求,全力推動質量價值化的實現。當然,質量價值化的達成,高度依賴于標準化建設以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賦能。
接下來,我著重為大家深度介紹質量價值化部分。我們先來了解加特蘭產品的生產流程,即當收到客戶需求后,加特蘭首先開展設計工作,隨后進行驗證,再交由供應商進行生產,最終將合格產品交付給客戶。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價值呈飛速增長態勢。有數據表明,質量問題發生的時間越晚,所產生的成本越高,而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卻恰恰相反,早期質量問題對成本的影響更大。所以,我們得出結論是質量前置更具性價比。
那么,加特蘭如何實現質量前置呢?加特蘭推行基于知識的質量前置策略。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策略,我們引入“浴盆曲線”。“浴盆曲線”是將產品隨時間變化的失效率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損耗失效。在產品投入使用初期,失效率相對較高,隨后迅速下降,進入失效率相對平穩的偶然失效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各種退化機理的作用,失效率又開始上升。從價值化的角度出發,我們期望在這三個階段全面降低失效率。加特蘭從以下框架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深知質量的上限取決于全面的研發能力,這也是加特蘭目前研發人員占比高達74%,博士比例達到65%的原因,同時我們選擇與世界頂級供應商合作,這為我們的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我們認為標準和體系是守護質量下限的基石,加特蘭持續關注零缺陷方法論的演進,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針對車規要求,我們在三個失效階段分別采取特殊的質量管控措施,即在早期失效階段,增加測試篩選方式,降低早期失效和零公里問題在汽車應用中的發生概率;在偶然失效階段,通過改善和細化制程控制,降低偶然失效率;在損耗失效階段,基于大量的可靠性驗證以及對失效機理的深入理解,減緩失效率上升拐點的出現,降低失效率增加的速度,有效降低損耗失效期的失效率。在追求零缺陷的道路上,加特蘭在設計、驗證、量產等各個環節設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指標、要求和系統工程,力求不斷減少缺陷數量,最終實現零缺陷的目標。前面提到標準化是保障質量的基石,在過去幾年,加特蘭深度投入質量體系建設和產品認證工作。目前,加特蘭已成功獲得質量體系管理認證、功能安全認證、網絡安全認證、信息安全認證以及相應的產品認證。
下面,我想特別為大家介紹加特蘭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的成果。加特蘭構建了供應商管理平臺CSM(Calterah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ystem),該平臺由三個子平臺協同支持。其中,BMS(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主要負責準確傳遞客戶端信息與生產信息;TMS(Testing Data Management System) 負責通過系統管理測試數據,確保向客戶交付合格產品;PMS(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則用于實時監控生產過程數據,精準把控生產過程質量。通過這三個平臺的協同運作,我們成功構建了加特蘭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同時,我們整合所有相關IT數字信息,打造了加特蘭質量看板,通過看板實時跟蹤質量表現,及時做出相應改善,加快響應速度,提升產品質量。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加特蘭如何實現質量前置,并利用數字化達成質量價值化,我給大家舉個實際案例。加特蘭有一款產品,在制造過程中需要將芯片與PCB機板合封,然后經過測試、包裝、發貨運輸至客戶手中,才算完成整個流程。而PCB板的最終測試結果,需要70 天后才能知曉。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思考能否更快獲取結果,加特蘭是怎么做的呢?通過PMS信息,我們發現PCB板的特殊特性參數與noise figure測試項存在一定線性相關性,類似這樣具有相關性的參數還有很多。我們將這些信息整合到CSM系統中,雖然二級供應商認為PCB板的特殊參數都在合格區間內,但經過耦合分析發現,這些參數組合可能導致最終測試失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提前70天預測這批產品的良率。這不僅降低了全生態鏈的損失,直接減少了產品的不良成本,避免了二級供應商不必要的賠付,還能根據良率預測提前備貨,按時交付產品,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這個案例完整展示了加特蘭如何運用知識引導,借助數字化實現質量價值化。
最后,作為一個加特蘭的質量人,我想借此機會向大家闡述加特蘭的使命與愿景,我們始終堅信質量在汽車電子領域的重要性,同時認為科技是推動質量提升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數字化技術和生態鏈知識的融合運用,我們不斷改進產品質量,交付令客戶滿意的產品。
謝謝大家!